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的新生

ECHO 回响之外 2022-11-16



 ©


ECHO

洞见 X 工人新村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神权主义的金字塔,奢华极致的凡尔赛宫,以及现代超级公寓住宅马赛公寓,这些建筑所反映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无一不是对所属时代的特征的表现。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建造工人住宅活动。其中,以上海为代表的曹杨新村影响深远,不仅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集体记忆,更成为了上海城市建筑的重要文化符号。



曹杨新村 © 菠萝斑马居住指南





从近代社会开始,上海在我国工业体系中就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后,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目标下,工人数量连年增长,上海的工业发展十分迅猛。


然而,与这种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工人恶劣的居住环境,“马桶排队、煤炉接班、不见太阳”。直到1951年,曹阳新村作为工人住宅试点单位正式开始建造,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曹杨新村鸟瞰



建筑大家汪定曾是当时的总设计师,在布局规划时他没有选择“苏联式”的注重轴线对称和空间围合的大街坊布局模式,而是大胆采用了美国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邻里单元”理念。


根据《循迹·启新——上海城市规划演进》记载,曹杨新村整体规划布局方案采用了C形和Y形的道路系统,线性自由、通而不畅、小路密网。同时,密路网将新村分成许多小街坊或居住组团,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环境的“细胞”。



曹杨新村邻里中心规划示意图 © 曹杨新村村史馆



新村的商业文化中心集中布置在主要道路交叉处;中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则平均分布在新村的独立街坊内,不妨碍居住的安宁。每个邻里配置本地自有的社区设施,如医院、公园、学校、邮局、电影院等,保证这些设施都坐落在邻里中心步行范围内,居民步行只需1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新村中心,非常便利。



纱厂女工孔阿菊和其丈夫徐真华站在曹杨新村“红桥”上



对于这一做法,汪定曾在撰文中这样回忆,“那时欧美的学院派和设计界中关于花园城市、新城市主义运动萌芽等的研究、尝试已开始蓬勃发展,而这些新思潮中对于绿化、生态、以步行为导向、非对称自由布局等的关注非常吸引我。同时,那些在上海旧式里弄中的风铃声、笑语及树影里成长的记忆又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怎么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一直试图在设计实践中有机地融合这两种我所接触到的截然不同的文化基因……”


“整个小区采用红瓦斜屋顶,山墙处有高于屋顶的烟囱,外墙转角处镶嵌棕色隅石装饰。上下有红色长窗的灰色小楼,在四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新而雅致。住宅内部的楼梯和楼板都铺着红漆地板,温暖又温馨。在这里,既有上海里弄生活的情趣,也有欧洲花园式住区的影子。”





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曹杨新村在建成后以严格的分配考察制度来配比入住居民,主要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人住新村,全厂都光荣”,在国家赋予、社会宣传、自我认可的三重加持下,第一代新村居民拥有了鲜明的身份感,成为受众人瞩目的对象。通过“新村”这一新型社会体制,劳苦的工人阶级实现了从社会底层向顶层的跃进。这使得曹杨新村具备了独特的历史意义,成为了广大工人们深切向往的精神空间,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理想。



工人入住曹杨新村





随着岁月变迁,曹杨新村开始面临着建筑日渐老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停车配套不足、消防隐患严重等问题。如何在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老城区物质文明基础建设的同时关注城市人文资源的积累,提升社区文化特色已成为曹杨新村发展的重要课题。


2019年,曹杨新村开始实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更新改造,即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环境。



图1 曹杨新村(2009)

图2 曹杨新村新貌 © 菠萝斑马居住指南



曹杨新村具有历史人文、艺术、科技多重价值,改造的首要就是保留历史风貌。比如已经老旧的标志性红屋顶,重做后仍是原来的样式和颜色,内部还增加了保温及防火措施,冬暖夏凉。在建筑内部,原本二层公共部位的木格栅、木楼梯、酥掉的室内泥墁板条墙,以及三层预制板楼面,都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楼面,同时进行了蚁患防治。



图1 曹杨新村外立面改造 © 菠萝斑马居住指南

图2 曹杨新村“红桥” © 王昱



曹杨新村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比例达43%,适宜而稳健的养老环境营造也是此次改造的一个重点。在反复调研和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曹杨新村建设了以“家”为理念的“曹杨幸福饭堂·桐柏院”和以“享”为形态的“人民城市客厅·幸福餐吧”,为社区老人提供安全便利的助餐服务。


在智慧化的浪潮下,一些新鲜的高科技玩意也出现在了曹杨新村。5G人工智能灯杆可以同时实现智慧照明、环境监测、报警求助、无人机无线充电等多种功能;“曹杨眼”可以智能捕捉高空抛物的蛛丝马迹;智能“梯控”可以制止电瓶车进电梯上楼……这些实打实的便民功能,正为曹杨人的生活注入着更多充满人情味和趣味的内生动力。



图1 曹杨新村助餐服务

图2 曹杨新村智慧化



21世纪初建造的纽约高线公园,堪称世界城市公共空间再设计中的经典之作。此次,在曹杨新村更新改造进程中,也规划了一座“沪版高线公园”——百禧公园。


百禧公园位于曹杨新村东部,前身是曹杨铁路市场。市场内部包含了百货、服饰、珠宝、南北货、饮食等各类商铺,为当时的曹杨居民提供了切实的方便,是曹阳居民关于市井生活的回忆载体。



图1 曹杨铁路市场

图2 百禧公园施工



随着曹杨新村及周边商业网点不断丰富,曹杨铁路综合市场的功能和环境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高品质要求,于2019年6月被正式关停。结合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建设,曹杨铁路综合市场在设计团队的打造下,华丽变身为一座全新的多层级、复合型步行体验式社区公园。



百禧公园 © 微上海



漫步于百禧公园,全长约800米的景观长廊划分为南北两翼,由核心向两侧延展,串联聚合起多种活动场景。在南端,可以参观到曹杨新村完整的建成史,包括它的发展历程、做出杰出贡献的劳模事迹,以及给工人们带来姻缘的红桥走廊等别具曹杨特色的历史场景。中部区域由云桥围合拓展出阶梯舞台和音乐剧场,成为公园内可以进行演出及驻足休憩的场域。



百禧公园 © 微上海



园内还为社区青少年设计了一处非标准篮球场,让属于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在此尽情释放。在公园北部,你可以体验到奇妙的“数字百禧空间”,通过手机“穿越”到沪西的红色历史、曹杨新村的过去未来以及百禧公园建设的前世今生,沉浸式地感受历史的变迁。



百禧公园 © 微上海



“百禧公园最大的功能是缝合社区。”百禧公园设计师刘宇扬说。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未来这里将成为集聚艺术展陈、休憩娱乐、咖啡驿站、市集、运动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社区与社区之间产生了粘性,人与人之间的“心墙”被打破,我们可以相信,一些美好的连接正发生在城市里。



百禧公园 © 微上海



在如今旧城改造的城市发展大背景之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曹杨新村”开始被列为保护建筑。那么,该如何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呢?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城市更新这个理念,由过去单纯注重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善转向对增强城市发展能力、实现城市现代化、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城市文明、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更广泛关注。


同时,在组织城市更新规划工作时,形成一个横向联系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向运行的开放体系,让城市更新规划制定的每一步举措都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公众参与过程。社区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声音,我们共创、共享,成为社区的设计者、使用者和维护者。



百禧公园 © 微上海



 ©



撰文 | 武陵人

平面设计 | 王津   排版 | 武陵人

图片来源 | 曹杨新村村史馆、微上海、网络

监制 | JAY

新媒体运营 | JEAN

品牌运营 | 子溪、侯雨




 往期精彩回顾 


疯狂的廉租房:500年不涨租,年租金不足7元


失败之为典范:向山水进发


回到苏州园林现场,用诗为空间做设计



 ©


扫码添加回响之外编辑部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